據中工汽車網獲悉,8月11日,甘肅省暫停53天的“以舊換新”補貼,于上午8時正式重啟。甘肅省商務廳發布的“關于啟用全省消費品以舊換新升級系統的公告”中指出,新系統適用于省內消費者申請汽車置換更新、家電以舊換新、3C數碼產品購新、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家裝廚衛“煥新”補貼;全省汽車報廢更新仍舊延用商務部“全國汽車流通信息管理平臺”進行補貼申報。

當前,多地汽車“國補”重啟。
例如:廣西汽車置換更新補貼活動已于7月31日恢復開展,每日上午10時起,消費者可前往云閃付APP申領;云南省發布“優化調整汽車置換更新補貼實施細則”,從8月12日起,根據國家和我省資金分配情況制定每月每周每日資金和補貼名額限額使用計劃,補貼資金每日投放約600萬元;河北、福建、湖北等地區也紛紛開啟購車補貼“搶券”模式……
“真金白銀”下發
為何要實行汽車“兩新”補貼?
具體來看,政策的目的很明確:一是通過補貼降低消費者的購車門檻,刺激汽車市場的活力;二是以此為引導,加快淘汰那些能耗高、排放不達標的老舊汽車,優化道路上的車輛結構,引導企業研發高性能、長續航車型;三是大力鼓勵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支持國家節能減排和汽車產業的轉型升級。
2025年以來,“兩新”政策再升級。
今年1月,商務部發布《商務部等8部門辦公廳關于做好2025年汽車以舊換新工作的通知》。在2024年報廢、置換、更新的基礎上,對2025年汽車領域工作作出部署。

在報廢更新方面:
在《商務部等7部門關于進一步做好汽車以舊換新有關工作的通知》基礎上,將符合條件的國四排放標準燃油乘用車納入可申請報廢更新補貼的舊車范圍。對個人消費者報廢2012年6月30日(含當日,下同)前注冊登記的汽油乘用車、2014年6月30日前注冊登記的柴油及其他燃料乘用車,或2018年12月31日前注冊登記的新能源乘用車,并購買納入工業和信息化部《減免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的新能源乘用車或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車,給予一次性定額補貼。
其中,對報廢上述符合條件舊車并購買新能源乘用車的,補貼2萬元;對報廢上述符合條件燃油乘用車并購買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車的,補貼1.5萬元。在一個自然年度內,每位個人消費者最多享受一次汽車報廢更新補貼。
在置換更新方面:
對個人消費者轉讓登記在本人名下的乘用車,并購買乘用車新車的,給予一次性補貼支持,購買新能源乘用車補貼最高不超過1.5萬元,購買燃油乘用車補貼最高不超過1.3萬元。個人消費者申請汽車置換更新補貼,轉讓的既有乘用車登記在本人名下的時間最遲不得晚于2025年1月8日。每位個人消費者在一個自然年度內最多可享受一次汽車置換更新補貼,就同一輛新車只能選擇申領汽車報廢更新補貼或者置換更新補貼。
數據顯示,2024年汽車、家電、家裝、電動自行車等銷售額超過1.3萬億元;2025年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繼續顯效,截至今年上半年,汽車、家電、手機等數碼產品、家裝、電動自行車5大類消費品以舊換新合計帶動銷售額超過1.6萬億元,已超過2024年消費品以舊換新銷售額。
“市場陣痛”調整
作為汽車消費的重要驅動力,補貼政策在激發市場活力的同時,其管理困境正逐漸顯現。自6月份開始,各地商務部門陸續發布公告,包括河南鄭州和洛陽、重慶、遼寧沈陽以及廣東惠州在內的多個城市,相繼宣布暫停受理汽車“國補”的申請。

值得注意的是,官方給出的原因是:補貼資金額度已使用完畢。今年上半年,累計補貼支出或達2100億元,占比高達70%。這種資金消耗速度遠超政策制定初期的市場預判,導致補貼受理進入階段性“斷檔期”。
首先,價格誤導成為普遍存在的問題。今年5月,比亞迪推出“限時一口價”促銷活動,吉利、奇瑞等品牌第一時間跟進,吉利帝豪最低2.99萬元可入手,奇瑞瑞虎3x最低價3.49萬元……不過,有銷售人員透露,所謂“史上最低價”有著一定的套路,是把“國補”、置換補貼等政策重新包裝。
其次,補貼濫用成為行業公開的秘密。部分4S店將新車過戶給關聯公司,隨后將“零公里二手車”流通到二手車市場。在4S店獲得國家、地方補貼和廠家的補貼后,又以遠低于新車指導價的價格向消費者出售。對于車主來說,有可能面臨購車權益損失,車況、公里數等很難有保障。
因此,“價格內卷”要踩剎車。
一方面,從2024年7月高層會議首次提及防止“內卷式”競爭,到2024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再到2025年3月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被寫入工作報告,不難看出,價格亂象已成為政府部門高度關注的問題。
另一方面,車企需要優化成本控制,通過與供應商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爭取更優惠的零部件采購價格,還要加強品牌建設,通過拓展銷售渠道,創新營銷模式、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務體系,以此保障銷量。
今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已會同財政部,向地方下達了2025年第三批69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資金,覆蓋家電、數碼、汽車等品類。今年1月和4月已分兩批撥付1620億元,目前累計達2310億元,第四批690億元計劃10月下達,消費者有望結合地方補貼及需求規劃,最大化享受政策紅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