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央企新長安,在重慶雄起。
從今年6月4日公告兵器裝備集團汽車業務分立,到7月29日中國長安汽車集團(簡稱中國長安汽車)在重慶掛牌,僅用時55天。
這段歷程,牽動人心。
“中國長安汽車的成立并非簡單的企業行為,而是承載著國家戰略部署、產業發展方向及中國企業全球化戰略的重要使命。”7月30日下午,新上任的中國長安汽車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朱華榮在集團首次媒體溝通會上感慨道。
“因國家規定,需由趙非總那邊先讓出中國長安名稱,因此原中國長安更名為辰致集團,空出的中國長安(名稱)進入45天公示期。”朱華榮說,“6月4日接到領導談話,明確由我牽頭重組;6月10日便啟動中國長安更名,速度之快前史無前例。”
要知道,原兵裝體系內涉及的不是幾十家,而是上百家企業,彼此盤根錯節、你中有我,分離過程極其復雜。
朱華榮強調,新成立的中國長安汽車,始終堅決貫徹國家戰略,嚴格落實國資委聚焦主業的核心要求。原中國兵器裝備集團以軍品軍工為核心主業,但此前服務業結構占比不小;此次重組正是為了聚焦主業,構建自主可控的供應鏈,推動產業鏈升級。
呈現在公眾面前的是,7月29日,這家總部落戶重慶的汽車央企正式亮相,成為繼中國一汽、東風汽車之后的第三家汽車央企,為重慶增添了一張重量級“國字號”名片。
當天,中國長安汽車領導班子公布。除朱華榮外,趙非任黨委副書記、董事,提名為總經理人選;譚本宏任黨委副書記、董事;賈立山、鄧威、鄧躍明任黨委常委,提名為副總經理人選;王錕任黨委常委,提名為總會計師人選;蒲星川任黨委常委,提名為副總經理人選。
國務院國資委網站當天發布了100家央企名錄,中國長安汽車位列第73位,而另兩家汽車央企——中國一汽、東風汽車——分列第29和第30位。


中國長安汽車掛牌前一日,即7月28日,認證信息為“中國長安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的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官方社交賬號陸續上線。朱華榮同步在微博發聲:“新使命,新征程,共同見證,向新出發。”
與之呼應,旗下長安汽車、深藍汽車等品牌的官方賬號,以及多位公司高管的個人社交媒體頭像,均同步更換為帶有“新長安”標識的統一設計。
中國長安汽車注冊資本達200億元,超過東風汽車的156億元,但低于中國一汽的354億元。
目前,中國長安汽車已形成覆蓋117家分子公司的組織架構,業務版圖橫跨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研發制造、汽車銷售服務、金融與物流配套、摩托車生產等多元領域,構建起全產業鏈協同的產業生態。
在首次媒體溝通會上,中國長安汽車8位集團領導班子成員集體亮相。朱華榮開場用近20分鐘,系統闡述了新集團戰略,勾勒一幅清晰的發展藍圖:聚焦智能網聯、新能源等核心賽道;目標是打造全球一流汽車集團;牢記央企使命,助力國家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對于未來業務發展,中國長安汽車明確了三大方向:
一是聚焦智能汽車機器人、飛行汽車、具身智能等前沿領域,培育新質生產力;
二是探索海陸空立體出行新生態,突破傳統出行場景邊界;
三是加速全球化布局,重點開拓東南亞、中東、非洲、中南美洲、歐亞及歐洲區域市場,推動品牌向全球價值鏈高端邁進。
目前,在核心汽車板塊,中國長安汽車已形成多層次品牌矩陣:自主品牌端,構建起長安品牌、深藍汽車、三大品牌,其中長安品牌進一步細分出長安引力、長安啟源、長安凱程三個序列,實行差異化覆蓋;合資合作方面,通過合營企業產銷福特、馬自達、江鈴等品牌車型。
在新能源領域,圍繞香格里拉計劃,阿維塔、深藍汽車、長安啟源這三大全球數智新能源汽車品牌被列為發展重點,將成為中國長安汽車新能源戰略落地的核心載體。
其中,阿維塔定位新央企新豪華,以高顏值、高智能、高價值為核心,劍指全球豪華智能電動車領導品牌。
阿維塔銷量連續4個月破萬,上半年銷量同比增超100%,3年累計交付超17萬輛(覆蓋25萬-70萬元市場);渠道超700家,覆蓋200+城市,地級市覆蓋率超80%;海外銷量增531%,進入25個國家和地區,在泰國高端市場居首。2026年將推百萬級旗艦等3款新車,2030年累計推出17款,完善全品類矩陣。
30日媒體溝通會上半場結束后,朱華榮乘坐一輛小米YU7離開會場。幫寧工作室向他提問為何不坐阿維塔,朱華榮轉過身來,說:“我每天都坐阿維塔。”

深藍汽車則定位中高端主流新能源市場,為全球年輕用戶提供15萬-30萬純電/增程產品,屬科技運動潮牌。
其累計銷量超50萬輛,居央企新能源銷量榜首;依托深藍超級增程與華為乾崑智能技術,產品已覆蓋五大區域66國。
在溝通會上,深藍汽車CEO鄧承浩公布深藍汽車未來的產品規劃、全球市場戰略等,表示深藍汽車要以只爭朝夕的心態,實現“天方夜譚”200萬輛全球銷量目標,包括2026年發布下一代電池;2030年累計發布30款新車,實現全球銷量200萬輛。

長安啟源以“智能移動生活家”為定位,服務主流家庭,提供融合多元場景、高性價比的產品,樹越級價值形象。今年上半年銷售16萬輛,同比增22.9%。4月上市的Q07,連續兩月蟬聯20萬內新能源中型SUV銷冠,累計交付近3萬輛。
“我們要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汽車集團。”朱華榮表示,中國長安汽車將錨定新能源、智能化、全球化三大戰略主線。
此次媒體溝通會,透露了中國長安汽車未來發展五方面關鍵信息:
其一,年銷500萬輛,新能源成核心驅動力。
到2030年,中國長安汽車計劃實現整車銷量500萬輛,新能源車占比超60%、海外銷量超30%。這一目標是其落地新質生產力的具體舉措,將通過打造百萬級新能源專屬平臺,突破三電、芯片等核心技術。
2025年,該集團全年銷量目標為300萬輛,新能源100萬輛。上半年完成135.5萬輛,其中新能源45.1萬輛(同比增49%)。
其二,10年投2000億元,加速技術主導轉型。
未來10年,中國長安汽車將在新汽車領域投2000億元,新增1萬名科技人才,構建從研發到商業模式的完整創新體系。除優化三電系統等,還將探索飛行汽車、人形機器人等前沿領域,承擔央企探索責任。
其三,全球化升級,從出口轉向體系化布局。
將全球業務升級為“本地化+體系化”模式,在東南亞、歐洲等區域實施一區一策,構建研發、制造等全鏈條能力,實現從賣產品到建生態的轉變。

其四,構建生態協同力,深化跨界合作。
中國長安汽車已與海爾戰略合作,探索多終端協同,將汽車打造成用戶生活的流量入口與生態節點。中國長安汽車成立后獲諸多ICT及大型集團關注,未來將以開放姿態推進產業協同。
“以前我們常說‘三力’:產品力、營銷力、品牌力,隨著行業發生變化,應調整為產品力、流量力、生態力。”朱華榮表示,這也是國內外傳統車企和新勢力共同面臨的重大挑戰。
他表示,在海爾的示范效應下,諸多信息與通信技術領域,以及其他行業大集團都表示了對中國長安汽車的關注,未來中國長安汽車將以更加開放合作的態度,探索“流量力+生態力”的多終端協同。
其五,總部落重慶,服務成渝戰略。
作為央企,中國長安汽車總部設于重慶是歷史選擇與國家安排,將服務成渝雙城經濟圈,參與重慶“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之都”建設,圍繞當地布局打造研發總部等,形成央地協同的產業高地。
曾經,作為兵裝集團旗下的二級央企,長安汽車在三大央企中顯得格外“靈動”——更靈活的機制、對市場風向的精準捕捉、團隊骨子里的敏銳,讓它在新能源轉型路上走得又快又穩,攢下不少好口碑,也使其在與一汽、東風的對比中更顯突出。
一路走來,從對用戶需求的洞察,到產品迭代的快速響應;從對新能源技術路線的果斷押注,到跨界生態的大膽嘗試,長安汽車靈動的背后,是更短的決策鏈條帶來的效率優勢,也是機制賦予的試錯空間與調整彈性。
比如,當行業還在糾結純電與混動的優先級時,長安汽車已同步布局多條技術路線,既推出深藍這樣聚焦主流市場的新能源品牌,又孵化阿維塔探索高端智能賽道。這種多點開花的節奏,正是其市場敏銳度的注腳。
如今,從二級升級為一級央企,中國長安汽車的舞臺更大了,能調動的資源、能協同的空間也更多。“長安面臨的這片天地太廣大了。”朱華榮對媒體說。
但有人對幫寧工作室提出疑問:升級后的中國長安汽車,是否會帶來管理架構變復雜、拍板流程變長?
特別是,在新定位下,中國長安汽車如何延續前述的市場敏銳度?因為這將是中國長安汽車未來發展的關鍵看點,也是公眾對其的核心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