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吉利創始人李書福,早年間以“汽車狂人”著稱。如今新能源汽車時代,李書福依舊笑傲江湖,他造出的這款車,穩居車市全品類銷冠寶座。而這背后,李書福再造了一個新吉利。

1. 拿下全品類銷冠
7月份全品類車型銷量排行榜顯示,吉利銀河旗下的星愿,爆賣44274輛,連續兩個月銷量超4萬輛。星愿以碾壓式的領先優勢,拿下車市全品類銷冠。排名第二的特斯拉Model Y只售出30776輛,比星愿少了13498輛。排名第三的宏光MINI EV只有27337輛,比星愿少了16937輛。今年前7個月,星愿累計售出249214輛,依舊穩居全品類銷冠。顯而易見,星愿在國內車市無敵手,且領先優勢很大。

作為銀河走量車型,星愿堪稱一款現象級的爆款新能源產品。自從2024年10月份上市之后,星愿首月銷量就過萬,第四個月超兩萬,第六個月破三萬,第九個月再破四萬。僅僅只用了221天,星愿成功突破20萬輛交付。爆火的小米SU7,也用了300多天才達到20萬輛。消費者之所以愿意拿出真金白銀買單,主要是因為星愿具有顏值高、空間大、智能化水平高、性價比高四大優勢。

2. 賺錢能力暴漲102%
如果說星愿的爆賣,是吉利汽車面子的話,那么核心凈利潤暴漲,就是吉利汽車的里子。日前,吉利汽車公布了自己2025年“期中考試”的成績單。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車營收營收1502.8億元,同比凈增27%;歸母凈利潤92.9億元,同比下降14%。看到這里,或許有人會說,銀河等車銷量那么好,可是吉利凈利潤還在下滑,看來吉利是賠本賺吆喝,只要面子不要里子。這樣想的話,就大錯特錯了。

看車企財報,不能只看表面的增減,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去年上半年吉利凈利潤特別高,是因為有一些與核心賣車業務無關的“特殊收入”。一是26億元的外匯匯兌凈收益,二是將旗下發動機業務,與雷諾、沙特阿美等公司合資成立新公司,獲得了一筆高達77億元的一次性收益。如果剔除掉這些非核心賣車業務所賺的錢,那么吉利汽車扣非凈利潤,從去年上半年的33億元,飆升至今年同期的66.6億元,同比暴漲102%。

3. 李書福再造新吉利
核心凈利潤暴漲的背后,是吉利汽車銷量的突飛猛進。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車累計銷量140.9萬輛,相較于去年同期的95.6萬輛,同比猛增47%,市占率首次突破10%,躍升一個新臺階。要知道,同期整個汽車市場平均增速僅為13%。這說明在激烈的競爭中,吉利汽車的產品力和品牌力在增強。信心大漲之下,吉利汽車將今年銷量目標,從271萬輛提升至300萬輛,成為車市唯一敢這樣做的車企。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吉利的電氣化轉型,發生了質的轉變。今年上半年,吉利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暴增126%至72.5萬輛,在整體銷量中的占比達到51.5%,首次超過了50%。這個數據意味著,吉利不再是一家“燃油車為主,新能源車為輔”的車企,正式邁入了“以新能源為主導””的新時代。令人驚喜的是,在燃油車市場整體萎縮的時候,吉利燃油車業務不降反增,今年上半年銷量同比上漲8%至68.4萬輛。

造車近30年,李書福堪稱“老師傅”。他善于抓住時代趨勢,大膽地進行戰略轉向。去年以來,吉利汽車經歷了一次深層次變革。以前的吉利,像一個“聯邦”,旗下子品牌眾多,不免兄弟內耗和資源浪費,不適應如今車市大環境。于是,李書福實施“一個吉利”戰略,將之變成“帝國”,打破品牌之間的墻,不僅形成合力,而且還節約了成本、提升了戰力。李書福帶領新吉利,站在新的起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