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伏架構、866公里續航、24.9萬元起售,奔馳純電CLA轎車上演電動化突圍,這家百年豪華品牌正試圖用一場徹底的自我革命挽回在中國市場的節節敗退。11月5日,全新梅賽德斯-奔馳純電CLA正式上市,推出三種配置版本,售價區間為24.90萬-29.99萬元。然而,這款被寄予厚望的車型背后,是奔馳在全球最大汽車市場,中國所面臨的深重危機。2025年上半年,奔馳在華銷量同比下滑14%,7月單月交付量僅26653輛,創下進入中國市場后的歷史新低。

奔馳的電動化征程,充滿矛盾與搖擺。曾經被寄予厚望的EQ系列,如今落得悄然退場的結局。2025年7月,奔馳EQE轎車與SUV合計單月銷量甚至未能突破250輛。這樣的表現,不及同價位特斯拉Model S單月銷量的三分之一,也不及寶馬i5的半數。數據顯示,2025年1-7月,累計銷量僅1871輛;奔馳EQE SUV銷量1713輛;銷量1127輛;奔馳EQE銷量866輛。三個純電車型為奔馳帶來的中國銷量不足2%。
奔馳首款國產純電車型EQC,上市五年就召回了超過1.3萬輛。官方甚至建議用戶充電別超過80%,以免自燃風險。業內人士透露,早期EQ車型為了趕時間,硬是把電池塞進燃油車的底盤結構里,結果散熱不好、防護也不夠,埋下了安全隱患。面對電動化的困境,奔馳不得不調整其戰略布局。據報道,梅賽德斯-奔馳計劃于2026年正式停產EQE轎車及SUV車型。更引人關注的是,奔馳此前高調宣傳的“2030年全面電動化”口號似乎到現在已經銷聲匿跡。CEO康林松最近公開表態:“燃油和電動一起推進才是最理性的選擇。”實話來說,還是挺耐人尋味的。
即便奔馳的態度是兩手抓,可在電動車轉型受阻的同時,奔馳賴以生存的燃油車業務也開始動搖。2025年上半年,奔馳在華累計銷量僅29.32萬輛,同比下滑14%。這一跌幅使其成為奔馳全球市場中表現最差的區域。
為清理庫存、維持市場份額,奔馳旗下多款車型正經歷前所未有的價格跳水。奔馳EQA作為純電入門車型,指導價32.2萬元,全國多地經銷商報價已低至18.38萬元,降幅達13.82萬元,相當于5.7折。即便是C級、E級、GLC等主力燃油車型,優惠力度也普遍超過10萬元。武漢地區奔馳E級直降11.5萬元,GLC轎跑最高優惠15.11萬元。部分車型折扣后價格較指導價腰斬近三分之一。這種大幅度的價格促銷,雖然短期內可能刺激銷量,但長期來看無疑會透支品牌價值。奔馳的經銷商網絡也面臨巨大壓力。2025年1月,奔馳宣布開始實施對經銷商網絡的結構性優化。基于測算的結果,將在未來兩年共同推進對低效能網店的合并。2025年上半年,已有超過80家奔馳4S店終止授權,涉及北京、上海、杭州等核心市場,連發達地區都對奔馳抖三抖,何況是全國其他地區呢?

在此背景下,全新純電CLA的上市被視為奔馳電動化戰略的重要轉折點。全新純電CLA是奔馳模塊化架構MMA平臺的首款國產車型。相較于標準軸距車型,其軸距增加40毫米至2830毫米,以滿足中國消費者對后排空間的需求。
技術性能方面,新車配備800伏電氣系統和同級獨有的電動兩擋變速箱。CLTC工況下續航里程達866公里,百公里能耗僅10.9千瓦時,充電10分鐘可增加370公里續航。在智能化方面,該車型首搭奔馳MB.OS全新自研架構,應用字節跳動豆包大模型。并搭載奔馳與Momenta合作研發的城區及高速領航輔助駕駛系統。可這一切配置縱觀下來,一概供應商都來自中國,屬于奔馳的驕傲還剩下多少?
根據奔馳的規劃,從2025年到2027年,其將在中國市場推出多款專屬的產品,覆蓋所有細分市場和驅動形式。為中國市場推出的產品將在本土進行研發,并搭載中國特有的應用程序和車機內容,包括專屬的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功能。雖然奔馳也意識到,要在激烈的中國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必須加快技術合作與產品迭代速度,但是純電市場千變萬化,2027年的世界是怎樣,無人知曉。
中國高端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格局已發生根本性變化,跨國豪華品牌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據麥肯錫發布的《2024中國汽車消費者洞察報告》,若傳統外資高端品牌能彌補其在智能電動化領域的技術劣勢,憑借既有品牌優勢,這些傳統高端品牌仍然有望在中國市場重塑輝煌。

然而,奔馳面臨的挑戰依然嚴峻。隨著國產高端新能源品牌的崛起,消費者對豪華的定義正在發生變化。智能科技、用戶體驗與本土化服務,正逐漸取代傳統的機械性能與品牌溢價,成為高端用戶的新關注點。在技術路線上,行業正在迎來下一個技術拐點。固態電池的商業化進程超出預期,預計2027-2028年將實現大規模量產,這和奔馳的產品推出周期又有重疊,到那時,奔馳的產品是否又會陷入落后一代的尷尬境地。
汽車網評:在奔馳全面擁抱電動化的背后,其戰略搖擺依然可見。EQ系列的黯然退場、MB.EA大型電動車平臺研發的暫停,以及CEO康林松公開表態的“燃油和電動一起推進才是最理性的選擇”,無不揭示這家百年豪門在電動化道路上的糾結與掙扎。MMA平臺與MB.OS系統是奔馳突圍的關鍵。但面對中國品牌已領先2-3代的智能駕駛技術與用戶生態,奔馳能否在高端電動車市場重新樹立“豪華”標桿,仍需市場檢驗。畢竟,在中國消費者心中,那個代表著身份與品質的三叉星徽,行走的步伐似乎已經跟不上時代了。